近几年,患有不孕不育疾病的夫妇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针对病人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采用既科学又合理的干预和调控措施,是完成整个诊疗过程的必要保障。 
不孕不育是夫妇双方特殊的生殖健康缺陷,夫妻双方在患病和就医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复杂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变化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家庭婚姻生活,同时也会影响到夫妻双方的治疗效果。据我们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的患不孕不育的夫妻双方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夫妻双方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患者的情绪变化频繁而又强烈,这些因不孕不育引起的情绪变化和情感波动又会进一步导致受孕育更难实现,从而导致不孕不育的恶性循环,使疾病迁延难愈。 
育龄夫妇婚后一旦发现自己的生育能力有问题时,随后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负担,怀疑、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随之而来,一段时间的观望以后,多数患者会鼓足勇气选择就医,但是,会采取较为隐蔽的方式,秘而不宣。此时患者会产生孤独感,对可能会引起他们不安的人、事以及多数社会活动采取躲避的态度,但此时他们仍然会对未来充满希望。通过就诊,不孕不育的病情一旦得到明确的诊断,多数的患者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不愿接受疾病事实。随后便会产生多疑、敏感、偏激的心理或行为,这些心理变化是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多数患者一方面可能会否认和怀疑自己的病情,另一方面也会私自到不同的医疗部门多方求医,即所谓的“有病乱投医”,直到一步步完全接受自己不孕不育的不幸病史。随着对自己不孕不育诊治过程的开始到深入,多数患者的心理状态会由希望、期待到失望甚至绝望,如此多次循环往复,会使患者苦恼不堪,多次治疗的无效或失败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理智行为,沮丧无望,怨天尤人,甚至否定一切。有些患者在最后被确定为不能生育、无生育能力或不孕不育夫妇最终自行放弃治疗的努力以后,很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可避免的痛苦感和挫折感。曾有调查资料显示,45%的女性患者和15%的男性患者认为自己被确诊为不孕症或不育症是自己生命中最痛苦、最苦恼的经历。多数患有不孕不育的病人认为:不孕不育的检查和治疗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压力,已经影响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专科专项的检查、医生的忠告、计划性生活会导致他们的生活失调、失控,令他们苦恼不堪,极易丧失他们继续坚持的信心和决心。而且患有男性不育的患者当被告知有问题需要做检查时,他们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可能要比医生想象的要沉重得多,手淫取精,等待检查结果会明显加重男性患者的焦虑感。男性一旦得知患不孕不育的原因在自身时,沮丧通常是他们的主要首要表现,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尊心严重被伤害,感觉自己不是真正的男人,甚至不再是一个男子汉。他们中的多数病人会隐瞒自己的相关病情,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在其内心深处却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心理压力,长期的精神心理过度紧张会导致男性性功能紊乱,出现勃起功能障碍(ED)、早泄(PE)等,尤其是被诊断了“无精子症”的男性患者上述这些心理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这里我们提醒医患双方、患者夫妻双方以及社会各方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及早制定不孕不育心理问题干预和调节措施,防止病人出现偏激心理状态和过激行为。